9月19日,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幕。这场全国最高规格的职业技能赛事能顺利启幕点登富,背后是郑州航空港区从“筑巢”到“护航”的全链条保障。
走进中原国际会展中心,科技感扑面而来。作为大赛核心场馆,这里已实现网络全覆盖,赛事数据实时传输、高清直播稳定输出、选手操作精准记录,都依托高速网络高效完成,提供流畅可靠的“数字快车道”。
作为赛事的核心载体点登富,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为“赛、展、演、会”提供硬核支撑。场馆紧邻航空港高铁站、地铁站,距新郑国际机场仅6公里,32个展馆、超3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,搭配1万多个停车位,不仅装下106个赛项的比拼,更承载国家成果展、40项“绝技绝活”展演及第二届技能强国论坛,让赛事多元活动有序开展。
首次设立的选手村,是港区“筑巢”的暖心之作。位于梅河芳邻的选手村,19栋住宿楼配齐自助售货机、医疗室等,餐厅则由北京冬奥会服务团队操刀。周边的运动场地、公园、商业区等,能够满足选手生活休闲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大赛推广节能材料、低碳技术及数字化办赛手段。竞赛场馆优先采用自然采光和节能照明系统,展台、隔断等设施采用可回收、可降解环保材料进行模块化搭建,大大节约赛事筹备物料,打造绿色低碳盛会。
保障不止于“硬件”,更在“软服务”。本次大赛不仅注重竞技比拼,更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。大赛运用AI、AR、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,实现智慧办赛、智慧参赛、智慧观赛。开闭幕式运用AR技术将龙门石窟等元素融入场景布设,AI花木兰化身能工巧匠展现技艺、戏曲花旦身穿机械戏服击鼓、打铁花秒变芯片电路,用科技之光点亮技能盛会。
同时,港区构建“一馆一专班”机制,为32个展馆配专属馆长统筹运营,水电、通信、环卫等配套全升级;投入1700余名工作人员,开通选手村至场馆接驳专线,关键路段设绿波通行,车程压缩至20分钟内。开发大赛小程序,个性化行程指引等功能,观众通过大赛官方公众号预约,凭身份证、人脸识别即可快速入场,“碰一下”实现无感通行,观赛便捷度拉满。
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本着勤俭办赛、节约办赛的宗旨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点登富,用高标准服务让选手感受“家的温暖”,全力护航这场技能盛会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余嘉熙 王维砚 王宇)
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